中美南海军事角力加剧,美航母闯南海,舰载机启用“杀人蜂”模式
中美博弈日益加剧,涵盖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领域。美方除贸易摩擦外,军事上也对华施压。2025年春节前夕,美国海军“卡尔·文森”号航母(CVN-70)现身南海,引发关注。
值此中国传统佳节之际,美军此举与中方在西方节日期间的克制形成对比,凸显双方军事互动中的不对称性。此外,法国海军航母活动也值得关注,进一步增加了地区军事态势的复杂性。
美航母南海巡航期间,外媒爆料其舰载机F/A-18E/F超级大黄蜂已启用“杀人蜂”模式,火力全开。战区网站披露,该模式下,超级大黄蜂借助新增挂点,可挂载多达9枚空空导弹——5枚AIM-120中距弹加4枚AIM-9近距弹,构成远近结合的强大火力网,旨在提升对包括歼-15在内的潜在对手的空中压制能力。此举正值中美南海军事角力之际,引发外界对地区局势的关注。
美军对F/A-18E/F“超级大黄蜂”的作战能力评估或许过于乐观。一些分析认为,在与歼-15的潜在对抗中,“超级大黄蜂”并不占优。例如,歼-16可挂载12枚空空导弹。
包括远程空空导弹,同平台的歼-15理论上也具备类似能力,这在武器挂载量上就已超过“超级大黄蜂”。此外,歼-15的航程优势也相当明显。因此,美军寄希望于“杀人蜂”战术来对抗歼-15,这种想法或许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。
2024年珠海航展上,歼-15T和歼-15DH电子战机的亮相,彰显了解放军航母舰载机联队日益增长的战力。面对这种压力,美军正积极提升远程空空导弹的作战能力,以应对歼-15带来的挑战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军甚至将舰载“标准-6”防空导弹整合到F/A-18E/F“超级大黄蜂”战机上,这种战机挂载大型舰空导弹的“跨界”组合,或许反映了美军在空空导弹领域的技术挑战和应对思路。
美国海军在F-35C的运用上显露出实用主义倾向。受限于内置弹舱容量,为提升载弹量及作战灵活性,卡尔·文森号航母部署的F-35C已开始使用外挂架,牺牲部分隐身性能换取更强的攻击力。
这反映出五代机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:如何在隐身与载弹量之间取得平衡。F-35C的这种“外挂”模式,或许预示着未来五代机作战理念的某种转变,也可能成为他国在五代机发展方向上的参考。
#深度好文计划#
